这几天,一名“考研总成绩第一却不被录取”的考生引发了关注,有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公示的信息中,这名考生初试复试总成绩相加为506.78分,是有关专业的1、,但其名字后被学校备注“复试不合格”。依据该学院此前公布的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节,面试及格线为150分,面试不及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将不予录取;思品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涉事考生的复试成绩为137.78,这意味着其确实不可以被录取。
至于其不被录取是什么原因,并不十分明确。
报道显示,在此之前,多名网友在互联网平台发帖向南京大学反映上述考存活在紧急素质问题,曾在学校宿舍录视频虐杀猫。
4月3日,记者从南京大学有关部门获悉,网传信息部分为真。员工透露,学校官方网站已经公示,“考研有初试也有复试,学校会综合考量。”当被问及“是不是考量了虐猫事件”时,员工表示:“这类行为都或许会遭到影响。“
另有报道显示,该考生不久前确实身涉一块虐猫事件。彼时,南京公安局称,已对该同学及其家人进行了约谈,其已认识到错误,并写下了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状况发生。
选才德为先,无德便无才。此事进一步引发热议:研究生招录是不是应增加品德考核比重?在一项数万人参与的调查中,九成网友投出了一定的一票。
诚然,“品德否决权”是可行的,但首要条件是要对“不录取”是什么原因进行明确划分,从而保证研究生招录的公平与公正。品德的范围非常广,预防品德考核成为随便拿捏的橡皮泥,不能离开健全的规范和系统的防范。
2025年,教育部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提到,招生单位可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法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而眼下,兰州大学会不会录取该考生也被广泛关注。
一个健康的社会,容得下改过自新的人。但一个心理不健康且违法的人,录取了比较容易变成隐患,高校需要慎重考虑、小心选择。
品学兼优,品排在学前面;德智体美劳,德一直是第一位。除去“品德否决权”,心理健康问题和生命教育也应被看重。毕竟,成绩是一时的,拥有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才能终生受益。
九成网友同意“研究生招录加大品德考核”,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呼唤。